古代化妆品中的粉包括石灰粉米粉面粉千白粉(古代化妆品中的粉主要是米粉面粉铅白粉)
2022-08-30 投稿人 : 阅读 : 4540 次 0
古代化妆品中的粉主要是米粉面粉铅白粉
古代美女化妆法则
花钿
这种化妆方式又称花子、面花、贴花,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。
关于花钿的起源,据宋高承《事物纪厚》引《杂五行书》说:南朝“宋武帝女寿阳公主,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,梅花落额上,成五出花,拂之不去,经三日洗之乃落,宫女奇其异,竞效之”。因故称之为“梅花妆”或“寿阳妆”。
至宋朝时,还在流行梅花妆,汪藻在《醉花魄》中吟:“小舟帘隙,佳人半露梅妆额,绿云低映花如刻。”
贴花钿成风也是在唐朝。花钿是用什么做成的呢?古时候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,有用金箔剪裁成的,还有用纸、鱼鳞、茶油花饼做成的,最有意思的是,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来做花钿!如宋人陶谷所著《潸异录》上说:“后唐宫人或获蜻蜓,爱其翠薄,遂以描金笔涂翅,作小折枝花子。”可见古时妇女的化妆方式不仅丰富,而且别出心裁,不拘一格。花钿的颜色有红、绿、黄等,大家熟悉的《木兰辞》中就有“对镜贴花黄”一句。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,还有各式小鸟、小鱼、小鸭等,十分美妙新颖。
口红
古代称口红为口脂、唇脂。口脂朱赤色,涂在嘴唇上,可以增加口唇的鲜艳,给人健康、年轻、充满活力的印象,所以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。这种喜爱的程度可以从《唐书·百官志》中看到,书中记:“腊日献口脂、面脂、头膏及衣香囊,赐北门学士,口脂盛以碧缕牙筒。”这里写到用雕花象牙筒来盛口脂,可见口脂在诸多化妆品中有着多么珍贵的地位!
口脂化妆的方式很多,中国习惯以嘴小为美,即“樱桃小口一点点”,如唐朝诗人岑参在《醉戏窦美人诗》中所说:“朱唇一点桃花殷。”
唐朝元和年以后,由于受吐蕃服饰、化妆的影响,出现了“啼妆”、“泪妆”,顾名思义,就是把妆化得像哭泣一样,当时号称“时世妆”。诗人白居易曾在《时世妆》一诗中详细形容道:“时世妆,时世妆,出自城中传四方,时世流行无远近,腮不施朱面无粉,乌膏注唇唇似泥,双眉画作八字低,妍媸黑白失本态,妆成近似含悲啼。”这种妆不仅无甚美感,而且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,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。
唐宋时还流行用檀色点唇,檀色就是浅绛色。北宋词人秦观在《南歌子》中歌道:“揉兰衫子杏黄裙,独倚玉栏,无语点檀唇。”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。当然,无论是朱赤色还是檀色,都应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,不同条件来适当加以选择使用,千万不能以奇异怪状的时髦为美。
傅粉
傅粉即在脸上搽粉。中国古代妇女很早就搽粉了,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妆方式。据唐书记载,唐明皇每年赏给杨贵妃姐妹的脂粉费,竟高达百万两!对于傅粉的方法,清初戏剧家李渔的见解颇为独到,他认为当时妇女搽粉“大有趋炎附势之态,美者用之,愈增其美”,“白者可使再白”,“黑上加之以白,是欲故显其黑”,鲜明地道出了化妆与审美的关系。更值得深思的是,古人还把傅粉等化妆方式同道德修养相联系,指出美容应与自我的修身养性结合起来,如东汉蔡邕认为:“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,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,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,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,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,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,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。”这种观点,不仅颇有见地,而且寓意深刻。
额黄
额黄,又叫鸦黄,是在额间涂上黄色。这种化妆方式现在已不使用了,它起源于南北朝,在唐朝盛行。据《中国历代妇女妆饰》中记:这种妆饰的产生,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。南北朝时,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,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,将额头涂成黄色,渐成风习。南朝简文帝《美女篇》云:“约黄能效月,裁金巧作星。”这里说的约黄效月,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。唐朝额黄盛行时,温庭筠在诗中吟出“额黄无限夕阳山”之句,李商隐也写道:“寿阳公主嫁时妆,八字宫眉捧额黄。”唐朝牛僧孺在《幽怪录》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黄色的故事。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,诗人彭汝励歌曰:“有女夭夭称细娘,珍珠落鬓面涂黄。”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。
画眉
画眉是中国最流行、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,产生于战国时期。屈原在《楚辞·大招》中记:“粉白黛黑,施芳泽只。”“黛黑”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。汉代时,画眉更普遍了,而且越画越好看。《西京杂记》中写道:“司马相如妻文君,眉色如望远山,时人效画远山眉。”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,像远山一样秀丽。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,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。宋朝晏几道《六么令》中形容:“晚来翠眉宫样,巧把远山学。”《米庄台记》中说“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,连头眉,一画连心甚长,人谓之仙娥妆。”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。《中华古今注》中说杨贵妃“作白妆黑眉”,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,称其为“新妆”。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:“一旦新妆抛旧样,六宫争画黑烟眉。”
到了盛唐时期,流行把眉毛画得阔而短,形如桂叶或蛾翅。元稹诗云“莫画长眉画短眉”,李贺诗中也说“新桂如蛾眉”。为了使阔眉画得不显得呆板,妇女们又在画眉时将眉毛边缘处的颜色向外均匀地晕散,称其为“晕眉”。还有一种是把眉毛画得很细,称为“细眉”,故白居易在《上阳白发人》中有“青黛点眉眉细长”之句,在《长恨歌》中还形容道:“芙蓉如面柳如眉”。到了唐玄宗时画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,名见经传的就有十种眉:鸳鸯眉、小山眉、五眉、三峰眉、垂珠眉、月眉、分梢眉、涵烟眉、拂烟眉、倒晕眉。光是眉毛就有这么多画法,可见古人爱美之心的浓厚。
古代化妆品——
古代女子的“眉笔”:
据说画眉之风起于战国,在还没有特定的画眉材料之前,妇女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(好怪异的化妆哦,还是做现代人好)。
古代女子画眉所用的材料,随着时代的饿发展而变化。
从文献记载来看,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,黛是一种黑色矿物,也称“石黛”。
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,使之成为粉末,然后加水调和。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,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。
除了石黛,还有铜黛、青雀头黛和螺子黛。
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。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,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。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,出产于波斯国,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,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。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,无需研磨,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,所以也被称为“石墨”,或称“画眉墨”。
到了宋代,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,妇女们已经很少再使用石黛。
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,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,例如《事林广记》中说:“真麻油一盏,多着灯心搓紧,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,覆以小器,令烟凝上,随得扫下。预于三日前,用脑麝别浸少油,倾入烟内和调匀,其墨可逾漆。一法旋剪麻油灯花,用尤佳。”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,到了宋末元初,则被美其名曰“画眉集香圆”。元代之后,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,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,至明清也如此。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,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,我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。画眉材料,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,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,一直沿用到今天。
芳泽可亲——妆粉
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,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,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,古粉字从米从分;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,俗称“胡粉”。因为它是化铅而成,所以又叫“铅华”,也有称“铅粉”的。
两种粉都是用来敷面,使皮肤保持光洁。
关于米粉的制作方法,在《齐民要素》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,最原始的制粉方法,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,使其沉淀,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“粉英”,然后放在日中曝晒,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。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,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,直到唐宋时期,人们制作米粉,仍然采用这种方法。
还有一种香粉,是用粟米制作,类同上,只是最后再加上各种香料,便成香粉,由于粟米本身含有一定的粘性,所以用它敷面,不容易脱落。和米粉相比,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,从早期的文献资料看,所谓铅粉,实际上包含了铅、锡、铝、锌等各种化学元素,最初用与妇女妆面的铅粉还没有经过脱水处理,所以多呈糊状。自汉代以后,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。由于它质地细腻,色泽润白,并且易于保存,所以深受妇女喜爱,久而久之就取代了米粉的地位。
除了单纯的米粉、铅粉以外,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,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,宫人段巧笑以米粉、胡粉掺入葵花子汁,合成“紫粉”。
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“迎蝶粉”。
在宋代,则有以石膏、滑石、蚌粉、蜡脂、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“玉女桃花粉”。
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“珍珠粉”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“玉簪粉”。
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“珠粉”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“石粉”等等。
还有以产地出名的,如浙江的“杭州粉”(也称官粉);荆州的“范阳粉”;河北的“定粉”;桂林的“桂粉”等等,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,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,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。近半个世纪以来,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,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,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,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,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,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,有圆形、方形、四边形、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,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、兰花以及荷花纹样。
姹紫嫣红话胭脂
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,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,如“焉支”、“烟支”、“鲜支”、“燕支”、“燕脂”、“阏氏”等等。
它是一种红色的颜料,有种说法认为古代胭脂的真正产地是匈奴境内的焉支山,而“阏氏”这个名称,是对匈奴人对宫廷妇女的一种称呼,原指贵族正妻,因为这些贵族妇女常用“阏氏”妆饰脸面,所以“阏氏”成了她们的代称呼。
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。所谓“胭脂”实际上是一种名叫“红蓝”的花朵,它的花瓣中含有红、黄两种色素,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,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,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。
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,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,名为“绵燕支”;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,名叫“金花燕支”。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,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。
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,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、猪胰等物,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,由此,燕支被写成“胭脂”,“脂”有了真正的意义。《红楼梦》44回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,说得非常形象。这种胭脂“也不是一张,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,里面盛着一盒,如玫瑰膏子一样。宝玉笑道:‘铺子里卖的不干净,颜色也薄,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,淘澄净了,配了花露蒸成的,只要细簪子上挑上一点儿,抹在唇上,足够了;用一点水化开,抹在手心里,就足够拍脸的了。’平儿依言妆饰,果然鲜艳异常,且又甜香满颊。”
除了红蓝外,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、石榴、山花以及苏芳木等。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,它的色彩比较浓重,不及红蓝鲜艳透明。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。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,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,时称“石榴红裙”,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。
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,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,经过提炼加工,则可为化妆材料。苏方木也名“苏木”,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,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,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。
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,汉代以后,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,且经久不衰。从大量的文献记载以及形象资料来看,古代妇女化妆,往往是脂粉并用,单以胭脂妆面的比较少见,具体做法可分为三种:
古代化妆品中的粉主要是米粉面粉铅白粉1、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,使之变成檀红——即粉红色,然后直接抹于面颊,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,所以色彩比较统一,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,能给人以庄重、文静之感,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;
古代化妆品中的粉主要是米粉面粉铅白粉2、先抹白粉,再涂胭脂,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,所以双颊多呈红色,而额头、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,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“三白”之说,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(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,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),从图象来看,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,历史书中的“桃花妆”一词,即指这种妆式;
古代化妆品中的粉主要是米粉面粉铅白粉3、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,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。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,名称也不同,浓艳者称“酒晕妆”,稍浅一些称“飞霞妆”。
古代化妆品怎么称呼
现代化妆品种类繁多,那古人用什么来化妆呢?看完不得不佩服
提起化妆,我们不得不感叹如今的化妆品种类繁多,让人眼花缭乱,以至于美女都成了一个寻常的称呼。以致于很多人都高呼:再也看不到古代那种纯天然的美女了。然而,其实古人也是会化妆的,那么,古人一般使用什么样的化妆品呢?
自古至今,我们都崇尚以白为美,而最早被发现具有美白效果的化妆品就是铅。古代有个成语叫“洗尽铅华”,形容的就是古人卸妆后的样子,可见古人使用铅粉来化妆还是比较普遍的。然而铅粉虽然美白效果极佳,但其对皮肤的伤害也是一等一的,所以后来就开始寻找其他化妆品来替代。
经过不懈努力,古人终于实验出了美白升级版本—米粉。米粉以稻米或小米为原料,原料须单一,先捣成稀碎,再用脚踩,之后用水漂洗直到水变清。然后研磨成粉,加水搅拌,将沉淀的米汁晒成粉团,最后刮去表面的粗糙颗粒,就得到精细的粉末了,随后添加香料,成为化妆品。
而古代的达官贵族用的则是更为高级的珍珠粉,用米粉加上磨碎的花蕊制成。然而这种化妆品容易板结,要是几个女子在一起哈哈大笑,便会白茫茫一片。不过后来加入早上的露珠进行改良后,效果好了很多。不管怎么说,古人虽然化妆品也挺多,但主料还是米粉,与现代种类繁多的化妆品确实没法比。
古代化妆品的雅称
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。古往今来,文学作品中对美女的咏颂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。就像今天我们称美女为“美眉”、“靓妹”一样,在中国古代诗词曲赋中,作者笔下的“美女”大多另有所代。这种借代手法的运用,既避免了词语的直露和重复,也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、新奇性、凝练性,从而使女性形象更加鲜活生动、美丽多姿。
古代女子的雅称,彰显汉语之美
古代化妆品的雅称一、以服饰、化妆品代美女
“红粉青蛾映楚云,桃花马上石榴裙。”前人对于美女的代称,首先是从服饰、化妆品着眼的。因此“红袖”、“红裙”、“金钗”、“红粉”、“粉黛”、“红颜”、“红妆”等,在古代诗词曲赋中都是女子的代称。“钗”是妇女固定头发用的两股簪,“黛”是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青黑色的颜料,类乎现在的眉笔,“红粉”则是胭脂和铅粉,这些都是女子的案头必备之物品,用以代称女子顺理成章。“红妆”则是从“裙”、“钗”等具体的服饰到束妆完毕,以整体的盛妆代称女子。
红袖
“今夜还先醉,应烦红袖扶。”(唐·白居易《对酒吟》)
“正是客心孤迥处,谁家红袖倚江楼。”(唐·杜牧《南陵道中》)
“红袖拥门持烛炬,解劳今夜宴华堂。”(唐·韩偓《边上看猎赠元戎》)
“绿衣捧砚催题卷,红袖添香伴读书。”(清·席佩兰《寿简斋先生》)
红袂
即红袖。
“清歌且罢唱,红袂亦停舞。”(白居易《秦中吟·五弦》)
“卧思陈事暗消魂。罗衣湿,红袂有啼痕。”(前蜀·韦庄《小重山》)
“缟裙红袂临江影,青盖骅骝踏石声。”(北宋·苏辙《记岁首乡俗寄子瞻·踏青》)
翠袖
“翠袖年年寒食泪。为伊牵惹愁无际。”(北宋·王采《蝶恋花》)
“红楼桂酒新开,曾携翠袖同来。”(北宋·晏几道《清平乐》)
“倩何人唤取,红巾翠袖,揾英雄泪?”(南宋·辛弃疾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)
“琵琶马上再三弹,翠袖朝啼关塞寒。”(明·何景明《明妃引》)
红翠
“红翠”为“红衣翠袖”或“红巾翠袖”的省称。
“且恁偎红翠,风流事、平生畅。”(北宋·柳永《鹤冲天》)
“红翠斗为长袖舞。香檀拍过惊鸿翥。”(北宋·张先《蝶恋花》)
红裙
“眉黛夺得萱草色,红裙妒杀石榴花。”(唐·万楚《五日观妓》)
“长安众富儿,盘馔罗膻荤;不解文字饮,惟能醉红裙。”(唐·韩愈《醉赠张秘书》)
“歌唤红裙,酒招青旆。”(南宋·高观国《踏莎行》)
金钗
和一般指代女性的词不同,它偏重于特指歌舞之妓,且常与“珠履”并称。
“竞斗草、金钗笑争赌。”(柳永《夜半乐》)
“珠履金钗常满座,问谁人、得似张公子。”(南宋·刘克庄《贺新郎》)
“珠履三千,金钗十二,朝承恩暮赐死。”(元·汪元亨[双调]《沉醉东风·归田》)
红粉
“冀马燕犀动地来,自埋红粉白成灰。”(唐·李商隐《马嵬》)
“偶发狂言惊满座,两行红粉一时稀。”(杜牧《兵部尚书席上作》)
“愁眉蹙损愁肠碎。红粉佳人伤别袂。”(北宋·陈袭善《渔家傲》)
粉黛
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。”(白居易《长恨歌》)
“绮绣张筵,粉黛争妍。”(北宋·贺铸《绮筵张》)
“当年粉黛,何处笙箫?”(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》)
红颜
“既激感而心逐兮,包红颜而弗明。”(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外戚传》)
“恸哭六军俱缟素,冲冠一怒为红颜。”(清·吴伟业《圆圆曲》)
“红颜未老恩先断,斜倚重笼坐到明。”(白居易《后宫词》)
“比拟红颜多薄命,更不如今还有。”(清·顾贞观《贺新郎》)
红妆
“正见当垆女,红妆二八年。”(唐·李白《江夏行》)
“只恐夜深花睡去,更烧高烛照红妆。”(北宋·苏轼《海棠》)
“全家白骨成灰土,一代红妆照汗青。”(清·吴伟业《圆圆曲》)
古代化妆品的雅称二、以玉代美女
“美者颜如玉。”原指佳人美貌如玉,以后逐渐用来指代美人。以玉比作美女,一般说来,是取玉石的珍贵、晶莹、雅洁之意。如“玉颜”、“玉人”、“玉奴”、“玉儿”、“玉姝”、“玉容”、“红玉”等。
颜如玉
“燕赵多佳人,美者颜如玉。”(南朝梁·萧统《古诗十九首之十二》)
“娶妻莫恨无良媒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”(宋真宗《劝学歌》)
玉颜
“貌丰盈以庄姝兮,苞温润之玉颜。”(战国楚·宋玉《神女赋》)
“曾共玉颜桥上别,不知消息到今朝。”(白居易《板桥路》)
“咫尺玉颜,和泪锁春闺。”(北宋·秦观《江城子》)
“早是君心难恃,恨不玉颜先悴。”(清·郑文焯《谒金门》)
玉人
“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萧。”(杜牧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)
“待月西厢下,迎风户半开,拂墙花影动,疑是玉人来。”(唐·元稹《明月三五夜》)
“玉兔玉人歌里出,白云谁似莫相和。”(唐·贾岛《登田中丞高亭》)
“不信楼头杨柳月,玉人歌舞未曾归。”(南宋·谢枋得《蚕妇吟》)
璧人
即玉人。
“公坊名场失意,也该有个钟情的璧人,来弥补他的缺陷。”(清·金天翮/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四回)
玉奴
“真态香生谁画得?玉奴纤手嗅梅花。”(北宋·苏轼《四时词》)
“楼中子弟皆年少,玉奴行酒吹鸾笙。”(元·萨都剌《送友人之金陵》)
“呼酒谩拨清愁,玉奴频劝,两脸添春色。”(明·陶宗仪《念奴娇·九日有感次韵》)
玉儿
“唤起玉儿娇睡觉,半山残月南枝晓。”(北宋·毛滂《蝶恋花·戊寅秋寒秀亭观梅》)
“秋气著人衣,斗帐玉儿生晕。”(南宋·石孝友《如梦令》)
玉娥
“玉娥重起添香印,回倚孤屏。不语含情。水调何人吹笛声。”(南唐·冯延巳《采桑子》)
玉娇
“载酒春情,吹箫夜约,犹忆玉娇香脸。”(南宋·高观国《齐天乐》)
玉姝
“名推颜柳题金塔,饮自燕秦索玉姝。”(唐·黄滔《成名后呈同年》)
“玉姝眉黛翠连娟,弄翰闲题小碧笺。”(南宋·陆游《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鸡初鸣时梦与数女仙遇赋二绝句》之一)
玉容
“玉容寂寞泪阑干,梨花一枝春带雨。”(白居易《长恨歌》)
“遍请玉容歌白雪,高烧红蜡照朱衣。”(唐·方干《陪李郎中夜宴》)
玉面
“织成屏风金屈膝,朱唇玉面灯前出”(南朝梁·简文帝《乌栖曲》)
“玉面耶溪女,青蛾红粉妆。”(李白《浣纱石上女》)
“玉面珠珰坐锦车,蟠云作髻两分梳。”(清·徐柯《过平原有见》)
红玉
即红色的玉石。《西京杂记》:“赵后体轻腰弱,善行步进退,女弟昭仪不能及也;但昭仪弱骨丰肌,尤工笑语,二人并色如红玉。”“赵后”指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,“昭仪”指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。“色如红玉”是形容其肤色健康而温润。
“被郎嗔罚琉璃盏,酒入四肢红玉软。”。(唐·施肩吾《夜宴曲》)
“凉簟铺斑竹,鸳枕并红玉。”(五代·和凝《麦秀两岐》)
“腻香红玉茜罗轻,深院晚堂人静,理银筝。”(后晋·毛熙震《南歌子》)
“鸣禽破梦,云偏目蹙。起来香腮褪红玉。”(辛弃疾《东坡引》)
古代化妆品的雅称三、以蛾代美女
“螓首蛾眉,巧笑倩兮。”“蛾”、“娥”通用,本义指蚕蛾,因其触角又长又细又弯,故用来形容女子的眉毛,后来成为美貌女子的代称。又因为古代女子常用“黛”这种青黑色的颜料来画眉,因而“翠娥”、“青蛾”也随之成为美貌女子的代称。以“蛾”作比的有“蛾眉”、“娇娥”、“翠娥”、“青蛾、“黛蛾”、“双蛾”等。
蛾眉
“初上凤皇墀,此镜照蛾眉。言照长相守,不照长相思。”(南朝梁·高爽《咏镜》)
“荡子从军事征战,蛾眉蝉娟守空闺。”(唐·高适《塞下曲》)
“汉使却回凭寄语,黄金何日赎娥眉。”(白居易《王昭君》)
“赤脚未安芳斛稳,娥眉早把橘枝来。”(辛弃疾《添字浣溪沙》)
娇娥
即“娇蛾”、“蛾眉”。
“幸因今日,得睹娇娥。眉如初月,目引横波。”(《敦煌曲子词·云遥集杂曲集子》)
“斜髻娇娥夜卧迟,梨花风静鸟栖枝。”(明·唐寅《美人对月》)
“绣户珠帘,时露娇娥半面。”(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五)
“我的两个娇儿呀,两枝花,未嫁娇娥,比不上赔钱货。”(清·蒋士铨《桂林霜·烈殉》)
翠娥
“翠娥婵娟初月晖,美人更唱舞罗衣。”(李白《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》)
“红烛台前出翠娥,海沙铺局巧相和。”(唐·张籍《美人宫棋》)
“翠娥南陌簇簇,蹑影红阴,缓移娇步。”(柳永《夜半乐》)
“金带系袍回禁署,翠娥持烛侍吟窗。”(宋·梅尧臣《谢永叔答述旧之作和禹玉》)
“多少游人看翠娥,船归羞和采莲歌。”(清·孙枝蔚《采莲歌》)
青蛾
“红粉青蛾映楚云,桃花马上石榴裙。”(唐·杜审言《戏赠赵使君美人》)
“花前每被青蛾问,何事重来只一人。”(杜牧《重登科》)
“炉中百和添香兽,帘外青蛾回舞袖。”(北宋·晏殊《玉楼春》)
黛蛾
“黛蛾陈二八,珠履列三千。”(唐·温庭筠《感旧陈情献淮南李仆射》)
双蛾
即女子的双眉,也借指美女。
“三千双蛾献歌笑,挝钟考鼓宫殿倾,万姓聚舞歌太平。”(李白《春日行》)
“瑶台倾巧笑。玉杯殒双蛾。”(唐·陈子昂《感遇》诗之十二)
“双蛾解佩啼相送,五马鸣珂笑却回。”(白居易《酬刘和州戏赠》)
古代女子的雅称,彰显汉语之美
古代化妆品的雅称四、用表示“美好”的形容词代美女
古代化妆品的雅称1、用含有“佳”“丽”“娇”“淑”等的词语代美女
“佳”即美好;“娇”既有“柔嫩”意,更有“美好可爱”的内涵;“丽”、“侠”、“冶”、“娇”、“佼”等都是美好之意;若它们连用或交叉使用,则进一步突出、加重了“美好”。
美人
“美人既醉,朱颜酡些。”(战国楚·宋玉《招魂》)
“厚赂珠玉,娱以美人。”(战国《六韬·文伐》)
“美人二八颜如花,泣向春风畏花落。”(唐·顾况《悲歌》)
“吴国若教丞相在,越王空送美人来!”(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三)
佳人
“燕赵多佳人,美者颜如玉。”(《古诗十九首》)
“绝代有佳人,幽居在空谷。”(杜甫《佳人》)
“佳人自鞚玉花骢,翩如惊燕踏飞龙。”(苏轼《虢国夫人夜游图》)
“右壁箇佳人举止轻盈,脸儿说不得的抢。”(金·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)
佳丽
“后宫佳丽三千人,三千宠爱在一身。”(白居易《长恨歌》)
“杨柳映春江,江南转佳丽。”(唐·崔国辅《题豫章馆》)
“佳丽新妆罢,含笑折芳丛。”(梁·鲍泉《咏啬薇》)
“宠佳丽,算九衢红粉难比。”(柳永《尉迟杯》)
佳侠
即佳丽,美人。
“佳侠函光,陨朱荣兮。”(班固《汉书·外戚传》)
丽人
“俯则末察,仰以殊观,睹一丽人,于岩之畔。”(三国魏·曹植《洛神赋》)
“三月三日天气新,长安水边多丽人。”(杜甫《丽人行》)
“丽人绮阁情飘飖,头上鸳钗双翠翘。”(唐·韦应物《横吹曲辞·长安道》)
娇艾
“艾”是美好的意思,“娇艾”是指年轻美丽的女子。
“受千人笑骂,积了些金帛,娶了些娇艾。”(孔尚任《桃花扇·逃难》)
娇冶
原指艳丽、妖媚,后指美女。
“绿林此日逢娇冶,红粉如今遇险危。”(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八)
娇姿
“展转自寻思,定要娶娇姿。”(元·无名氏《玉清庵错送鸳鸯被》第二折)
“三般儿寄语娇姿。昏迷着无明无夜,凄凉得半生半死。团圆是何日何时。”(元·汤式《湘妃引·有所赠》)
娇娃
既指美人又指少女。
“宫馆贮娇娃,当时意太夸。”(唐·刘禹锡《馆娃宫》)
“上客长谣追楚些,娇娃短舞看胡旋,崇桃积李自年年。”(南宋·李壁《浣溪沙》)
“可怜我这没照觑的娇娃,早唬的来手儿脚儿软剌答。”(《玉清庵错送鸳鸯被》第二折)
娇娘
“东家娇娘求对值,浓笑书生作唐字。”(唐·李贺《唐儿歌》)
“收拾草鞋行远路,安排包裹送娇娘”。(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寻夫》)
“这娇娘恰便似嫦离月殿,神女出巫峡。”(元·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一折)
娇姝
“娘子莫是东邻幼女,北舍娇姝,表情荡漾,游戏於兹。”(明·朱有炖《风月牡丹仙》第一折)
“这的是艳晶晶霓裳曲里娇姝,袅亭亭翠盘掌上轻躯。”(清·洪升《长生殿·神诉》)
娇媚
“斗室中,莫畅襟怀;随喜处,易亲娇媚。”(清·李渔《
古代化妆品叫什么
眉笔在古代叫做画眉墨,使用来画眉的工具;口红在古代称之为口脂,也被称之为唇脂;化妆粉在古代被称为妆粉,也称之为胡粉。古代的化妆品大多都有一些别名,就像胭脂,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。
古代化妆品的名字
可以搜一下中国化妆品发展史、化妆品老字号等,比较有名的有谢馥春、孔凤春、合香楼、华汉冲等
古代化妆品中的粉
主要是米粉。
古代美人擦的粉主要是米粉和铅粉。米粉也就是把平时的米磨成粉末做成妆粉。铅粉也一样,就是用白铅磨成的粉。
妆粉的历史发展
除了单纯的米粉、铅粉以外,古代妇女的妆粉,还有不少名堂,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,宫人段巧笑以米粉、胡粉掺入葵花子汁,合成“紫粉”。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“迎蝶粉”。在宋代,则有以石膏、滑石、蚌粉、蜡脂、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“玉女桃花粉”。
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“珠粉”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“石粉”等。还有以产地出名的,如浙江的“杭州粉”也称官粉,荆州的“范阳粉”,河北的“定粉”,桂林的“桂粉”等等,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,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,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。
近半个世纪以来,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,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,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,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,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,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,有圆形、方形、四边形、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,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、兰花以及荷花纹样。
古代化妆品店铺名
古代化妆品店铺名1、以家
该名字来源于电影《何以为家》,用这个电影名来给人店铺起名容易让人联想到家庭的温暖和珍贵,电影名起名有艺术感,突显出ins风的高级感。该店名适合用于旅馆或者家居店起名,能给人如同在家的舒适安心,简洁的寓意充满ins风格。
古代化妆品店铺名2、胭脂阁
“胭脂”是古代的化妆品之一,“阁”指女子的闺阁,都显示出了ins风的高级感,给人意境美,让人沉醉。这个店名寓意简单明了,给人传达出了这是一家古妆店,店铺的产品都是与古典高雅的古风饰品相关。
古代化妆品店铺名3、西西里
《西西里的美丽传说》是很多人都比较熟悉的经典老片,影片讲述一个美丽坚强的女性在流言蜚语中坚强的生活。“西西里”这个名字带有厚重的复古色彩,使ins风格的名字充满复古味,也增添了高贵优雅感,展现了店铺ins风的高级感。
古代化妆品店铺名4、有间小屋
“有间小屋”这个店名充满奇幻色彩的神秘感,让人忍不住想知道这间小屋所存放的物品。名字弥漫浓浓的生活气息,极简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艺术感,使店铺有一种高级感。
古代化妆品店铺名5、MintGreen
翻译过来为“薄荷绿”,是一种偏浅,令人感觉小清新的颜色,本身就符合ins风给我们的印象——饱和度低、冷淡、清新,也是ins上的图片中常出现的配色。薄荷,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,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,符合理发散热的信息传递需要。
古代化妆品有哪些
古代化妆品有哪些1、螺子黛
螺子黛亦省作“螺黛”。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,制作精致。出产于波斯国,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,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。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,无需像回回青需要研磨,因此螺子黛受到当时女性的喜爱,到了宋代,画眉墨的使用更加广泛。
古代化妆品有哪些2、画眉墨
画眉墨一种墨名。五代时(一说为宋代)易水人张遇,善制墨,所制与李廷珪墨齐名。宫中取其墨,烧去烟,用以画眉,故名“画眉墨”。
古代化妆品有哪些3、口脂
古时又称“唇脂”,在管状口红出现之前,口脂其实和胭脂是通用的,装在小盒或者小罐中,用手指直接蘸取、点涂。以前的口红大都是鲜艳的朱赤色,但是唐宋时还流行过檀色点唇,檀色就是如今的肉色、裸色调,这种口脂的颜色直到现代还在流行着。
古代化妆品有哪些4、妆粉
中国妇女使用妆粉至少在战国就开始了,最古老的妆粉有两种成分,一种是以米粉研碎制成,古粉字从米从分;另一种妆粉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,俗称“胡粉”。
除了单纯的米粉、铅粉以外,古代妇女的妆粉还有不少名堂,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,宫人段巧笑以米粉、胡粉掺入葵花子汁,合成“紫粉”。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“迎蝶粉”。
在宋代,则有以石膏、滑石、蚌粉、蜡脂、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“玉女桃花粉”。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“珍珠粉”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“玉簪粉”。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“珠粉”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“石粉”等等。
还有以产地出名的,如浙江的“杭州粉”(也称官粉);荆州的“范阳粉”;河北的“定粉”;桂林的“桂粉”等等,粉的颜色也由原来的白色增加为多种颜色,并掺入了各种名贵香料,使其具有更迷人的魅力。
近半个世纪以来,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,大批妆粉实物相继出土,有的盛在精致的钵内,有的安装在丝绸的包里,最有特色的是从福建福州出土的南宋妆粉,被制成特定形状的粉块,有圆形、方形、四边形、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,上面还压印着凸凹的梅花、兰花以及荷花纹样。
古代化妆品有哪些5、胭脂
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总称,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美容化妆品。
胭脂是古代中国妇女使用的一种化妆用品,匈奴传入中原后,胭脂的制作也不仅限于红蓝花一种植物,并且加入了油脂、动物骨髓等来适应不同的需要,胭脂一词的意义也逐渐成为涂抹于面部一类化妆品的总称。
古代化妆品有哪些==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=螺子黛
古代化妆品有哪些==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=画眉墨
古代化妆品有哪些==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=口脂
古代化妆品有哪些==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=妆粉
古代化妆品有哪些==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=胭脂
上一篇:化妆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(化妆
下一篇:芭比娃娃化妆打扮小游戏大全(芭比